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理论创新,总是能在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重要历史关头,审时度势,适时确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依法执政,推进国家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②坚持科学执政,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的核心作用
③坚持立党为公,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审慎行使权力,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的各项职能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4年1月19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发布。回答下题。
1.《意见》指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这一做法有利于
①消除城乡发展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②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③加快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农业土地利用效率
④改变土地所有性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从哲学上看,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依据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B.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D.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
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维持稳定的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下列有利于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再分配措施是
A.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
B.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效率提高同步
C.完善税收、社保等机制,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D.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加居民投资收益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从2014年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引导信贷资源支持“三农”。央行此次对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进行结构性调整有利于
A.增加财政支出,繁荣农村经济 B.保持总量平衡,抑制通胀预期
C.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D.合理供应货币,优化经济结构
右图中,若Q为自变量,P为因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各选项中变量之间关系与右图一致的是
①Q为小麦的价格,P为大米的需求量
②Q为人民币汇率,P为中国出口总量
③Q为存款准备金率,P为社会总需求
④Q为商品价格总额,P为货币发行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平台、新亮点。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法治建设层面,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释放,也是保障农民权益当务之急。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三权分离”有何经济意义?(9分)
材料二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通过对乡土文化积极的全方位延承的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2)请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怎样对我国的乡土文化进行全方位延承的保护?(8分)
材料三 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人口管理,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好辖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地城镇的落户问题。到2020年,中国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问题。
(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和政策改革的哲学依据。(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