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的讲座后,一些听众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差别。”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观能动性 D.普遍有效性
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
②辩证法要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
③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神舟九号”升空后,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调皮”地玩起了纸笔失重漂浮。试想在太空中的笔会遵循自由落体规律吗?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点?( )
A.会 真理具有永恒性 B.会 真理具有客观性
C.不会 真理是有条件的 D.不会 真理具有反复性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 )。
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0多年来,我国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到法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从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到西部“两基”攻坚,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民生改善。这说明( )
A.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B.认识推动人们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C.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和归宿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