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

材料: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 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6分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6分

 

(1)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分) ②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2分)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分)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1分) ②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2分)③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城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而乡村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2分) ④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要注意审设问,把乡村与乡村中蕴涵的文化联系起来,乡村的衰落(分析转化为传统文化没有传承好),然后从乡村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对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以及乡村文化对于村民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宿感,增进村民团结、提升凝聚力等角度分析。 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矛盾的基本属性,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首先阐述基本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然后运用斗争性和同一性分别分析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是如何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又是如何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的。最后进行总结,提出方法论,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 考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矛盾的基本属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 据此,回答问题。

1.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

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 这说明

A.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 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查看答案

图4漫画《如此修理》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B.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 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D.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查看答案

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 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查看答案

某视频中,一只小猫头鹰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显得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 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