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报告,2013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世界人口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从20亿增长到30亿,用了32年,而从1987年开始,每12年就增长10亿。人口迅速膨胀,一方面在资源上做着“减法”,耕地、能源、矿产等资源在以惊人的规模消失。另一方面则在需求上做着“加法”,更多的人口,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食物、能源,更多的就业和教育机会、更多的社会保障。
材料二 目前超过13亿人口的中国面临着“未富先老”之困。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因为“4—2—1”的家庭倍增,渐渐成了年轻人的“不可承受之重”,机构养老也因经费问题而形成了“公立的住不上,私立的住不起”的格局。有学者指出,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个人和国家各出一些钱,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的就餐和医疗提供基本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模式的普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面对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社会应当怎样合理配置有限资源?(6分)为什么?(6分)
(2)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推动我国的社区养老,完善社会保障”提出自己的建议。(14分)
27年的牢狱之灾,一生无数的挫折、浑身的伤痛。“生活的意义不是我们曾活着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而在于我们是否为其他人的生活带来了变化”—这一坚定信念成为导航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漫漫自由路的明灯。这表明
①正确对待挫折与苦难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条件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支配着社会的发展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④要以顽强的意志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体内平衡法则是指生物体能够调控自身内部环境的能力。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大自然赋予人类躯体保持体内各种稳态的能力。然而,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诱发人体内能量、营养素、激素、微生态等方面的生化失衡,破坏原有维态。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②人类在调控体内平衡方面并不比其他生物体具有更多的主动性
③外部因素能引起事物内部联系的改变,从而影响事物性质和状态
④内部与外部的联系是维系人体原有稳态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研究发现,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受到人体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是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男性头发和鼻子。容貌的这种特点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这说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限制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
④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