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有细小之意,然而“微”一旦与强大的互联网相结合,便具有了独特的魅力。请回答下题。
1.互联网时代新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
①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④提升了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4年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北京微博微信发布厅”上线运行,率先实现“双微服务”功能全面融合,在统一平台上发布政府信息,倾听百姓呼声,为百姓服务。这样做有利于政府部门:
①密切联系群众,建设有限政府 ②回应社会关切,创新服务方式
③强化管理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④拓宽民主渠道,广泛集中民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增强了俄罗斯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其国际地位。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届冬奥会,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B.民族凝聚力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源泉
C.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6分)根据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12分)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10分)
(3)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当代学者崔卫平的“你所站在的那个地方,就是属于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人便是什么。你内心光明的时候,中国便不再黑暗。”无不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觉的历史担当。据此,你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
(26分)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报告,2013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世界人口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从20亿增长到30亿,用了32年,而从1987年开始,每12年就增长10亿。人口迅速膨胀,一方面在资源上做着“减法”,耕地、能源、矿产等资源在以惊人的规模消失。另一方面则在需求上做着“加法”,更多的人口,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食物、能源,更多的就业和教育机会、更多的社会保障。
材料二 目前超过13亿人口的中国面临着“未富先老”之困。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因为“4—2—1”的家庭倍增,渐渐成了年轻人的“不可承受之重”,机构养老也因经费问题而形成了“公立的住不上,私立的住不起”的格局。有学者指出,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个人和国家各出一些钱,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的就餐和医疗提供基本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模式的普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面对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社会应当怎样合理配置有限资源?(6分)为什么?(6分)
(2)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推动我国的社区养老,完善社会保障”提出自己的建议。(14分)
27年的牢狱之灾,一生无数的挫折、浑身的伤痛。“生活的意义不是我们曾活着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而在于我们是否为其他人的生活带来了变化”—这一坚定信念成为导航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漫漫自由路的明灯。这表明
①正确对待挫折与苦难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条件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支配着社会的发展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④要以顽强的意志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