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前三季度某市A公司财务报告摘要
时 间 |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
利 润 表 | 营业收入(万元) | 28395.25 | 30922.33 | 31260.40 |
营业成本(万元) | 28354.36 | 32417.86 | 32531.20 | |
股东 研究 | 控股股东及占总股本比重 | 市国资委74.38% | 市国资委74.68% | 市国资委75.41% |
持股占比超3%法人股东数 | 0 | 0 | 0 | |
图1 2013年前三季度A公司股票走势图
材料二:A公司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改变2013年发展困难局面,在市政府的主持下,A公司董事会出台了两项重大改革措施:一是出让30%的国有股权,寻找民营资本或外资等战略投资者;二是面向市场招聘总经理和一定比例的中层管理人员,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制度。
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一,画出2013年前三季度A公司净利润走势图,并说明其与图1的关系。(6分)
(2)结合材料一、二,评析A公司的改革举措。(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通过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引领中国改革航程的。 (12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进一步定义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此,有学者称“经济发展要靠一个又一个MY(马云),而不是靠一万亿又一万亿的M2(广义货币)”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②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④我们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苹果公司为保持领先,通常会选择重新发明一款竞争对手已经放弃的产品。如最畅销的消费型电子产品之一iPad,只是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微软Tablet PC的一种“延续”。这种做法启发我们
A.任何时候都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B.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D.实践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改革要做到“蹄疾而步稳”主要体现了: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事物的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中国汉字具有表意的性质,透过文字的字形和部首往往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据此回答下题。
1.汉字,独特的方块字,字小乾坤大。如“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仁”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即仁者爱人;“忠”字,从心,中声,尽心尽力,赤诚无私为忠,这是指对众人、对国家的心态。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C.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
D.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 “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这句人生警句是从“腐败”二字拆解为 “广(病)人、寸、肉(肌体、灵魂)、贝、文”六个偏旁部首后重新组合起来的。下列古语与这句人生警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B.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泾溪》
C.其为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史记》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近来,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针对网络上广大网民一些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行围观施压的做法提出委婉的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该文的主旨强调
①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 ②公民应该正确行使自己的基本民主权利 ③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制度的高效性作用 ④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