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4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了超...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购买其播映权。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以精美的画面和温情的语调,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在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片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何启示。12分

材料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体味中国饮食文化魅力的同时,“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而受讲面子、比阔气的消费陋习等影响,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央号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10分

材料三  《舌尖上的中国》首次采用高清设备微距拍摄,MV式的镜头和剪辑,BBC范儿的国际化表达方式,充满人性关怀的平民视角,传递出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敬意。这部记录片无论是理念还是手法,都成功地玩儿了把创新。

3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2分

材料四  网友:看着电视上《舌尖上的中国》里的美食,再想想生活中舌尖上的元素周期表,让我这“吃货”情何以堪!什么时候才能吃得安心啊?

4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如何才能让百姓“吃得安心”。8分

 

(1)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着力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特色。(3分)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要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以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3分)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分) (若学生回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也可酌情给分) (2)①体现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正确消费原则的要求,有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4分) 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消费观念和消费原则,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现阶段尤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3分) ③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3分) (3)①实践决定认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人民的社会实践;(3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3分) ③创新需要“扬弃”,文化创新需要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3分) 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文化创新又要博采众长。(3分) (4)①政府要充分履行其职能,严厉打击食品行业制假卖假等犯罪行为;(2分) ②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2分) ③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2分) 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更多途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的启示。本题并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考查知识的范围较广。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材料一中关于该记录片的介绍,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题中材料“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启示我们要善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题中材料“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启示我们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题中材料“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启示我们要通过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特色;题中材料“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来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启示我们要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采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形式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2)本题要求学生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经济生活方面主要涉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现阶段我国的国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多个知识点。学生可从理性消费与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角度展开说明。 (3)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本题并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学生解答本题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材料,从对材料的解读中寻找答题的突破点。本题材料中“《舌尖上的中国》首次采用高清设备微距拍摄,MV式的镜头和剪辑,BBC范儿的国际化表达方式”,表明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题中材料“《舌尖上的中国》充满人性关怀的平民视角”,表明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题中材料“《舌尖上的中国》传递出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敬意”,表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文化创新必须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 (4)本题要求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如何才能让百姓“吃得安心”。本题设问中“政府”、“百姓”以及“吃的安心”等关键词为我们解答本题提供了方向,本题的实质是考查学生对政府解决食品安全问的思考。政府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学生可从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与文化职能、政府的工作宗旨和原则、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政府的职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文化的特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辩证否定的实质、创新的实质、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名句与下边漫画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②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④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给喜鹊作食物,喜鹊会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农民发现并创造规律实现自己的目的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变化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文明旅游”做出了相关约定,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这一规定

体现了尊重及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促使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

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                ④有利于维持旅游服务业的公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