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今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些谚语
①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人广大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③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性认识 ④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谚语的内容共同体现了
①物质的统一性 ②联系的客观性 ③发展的普遍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年来,一些“戏说”历史的通俗读物成为出版热门。这些出版物常常将奇闻异事作为历史知识,把阴谋权术作为成功之道,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荒诞化,误导了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对此
①国家必须加强市场管理,引导企业发展先进文化
②文化生产企业需要把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③文化工作者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④读者要提高辨识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①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塑造坚韧民族品格 ④提高民族科学素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杭州“丝绸路·中国梦·2013中华丝绸文化论坛”上,著名绸企万事利集团将其利用无涂层微喷技术成功复制、还原流失在海外的12幅敦煌丝绢古画赠送给了敦煌博物院,轰动了海内外。“无涂层微喷”是万事利的专利技术,这种现代化的生产工艺,采用不带任何化学品的原料,还原的古画精度甚至超过了原画。这表明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作用日渐突出 ④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人们把五月视为恶月,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灾疫邪祟。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疫、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传承。由此可见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民族节日是一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习俗有持久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美国小孩“孔融让梨”,孩子们不接受这个观点,并反驳说小孩不应该吃小的,他也不应该垄断大的,应该把大的用刀切开,跟他哥哥一直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 B.不同民族间文化缺乏共性和普遍规律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