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于2013年11月启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国家这样做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有效地改造世界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办事情要坚持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从20世纪90年代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党的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当前提出“国强民更富”。党对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的探讨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有一个小煤窑经常发生安全事故,该企业主不是采取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力度,而是率领全体矿工到寺庙拜佛,祈求神灵的保佑。下列说法蕴含的哲学道理与该企业主的作法相同的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夫至尊莫过于天,天之变莫过于日蚀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记亡,治而不忘乱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刻舟求剑”“拔苗助长”“水滴石穿”“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典故、寓言故事说明( )
A.哲学产生于寓言故事 B.哲学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哲学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0分)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是指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精神产品,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上层建筑。从文化的内涵上来看,它承载着社会诉求、教化理想、审美判断等精神内容,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因而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从其存在与发生作用的方式来看,文化以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存在,具有一般商品都 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文化产品是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统一。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产品的属性?(12分)
材料二 弘扬主旋律,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提倡多样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文化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活力所在。主旋律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热切愿望;多样化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多变的客观现实,体现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为可或缺,都统一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
(2)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为我国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提出至少四点建议。(8分)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依然严峻。为此,国务院于2014年5月15日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今明两年,我国将努力实现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氨氮、氢氧化合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3.9%、2%、2%、2%、5%发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行动方案》从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降碳工程,狠抓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强化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推进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加强监测和监督检查、落实责任目标等8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制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正确性。(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