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政府发文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推出多批面向民间投资公开招标的重大项目,吸引具有投资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是
①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②增强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③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④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大概65%的家庭打算继续增加教育支出。中国家庭对教育的开支不断增加,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作用的是
①会增加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相关企业的发展
②会降低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改善家庭消费结构
③会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素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④会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A. 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眼下“上班路上刷微博,相互沟通用微信”已成为相当多时尚达人的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发展正在成为个人信息消费的全新载体,拉动着信息消费的增长。而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稳定的使用习惯,也给移动互联网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据相关部门统计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这表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②消费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③信息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某市首家持卡消费标准化市场正式投入运营。在该市场,消费者在总台购买储值卡,通过该卡进行消费结算。这种交易方式
A.是便捷安全的支付方式和行为 B.有利于促进市场的标准化发展
C.意味着纸币将退出商品流通领城 D.增加了货币风险和妨碍商品流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图1
注:2013年,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中国为11.5%,世界平均水平约为20%。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为贸易顺差,反之为贸易逆差。
图2
注:当前国际服务贸易日趋知识化、技术化和资本化。运输旅游和建筑属于传统服务贸易;其余主要为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贸易。
材料二 今后,我们应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我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双轮驱动,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价值增值能力,打造对外贸易升级版。某网站就如何提高我国服务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调查,以下为三位网友的观点:
甲:“要加大财政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的投入。”
乙:“可以提高服务贸易进口关税,降低服务贸易出口关税。”
丙:“需逐步降低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外资和民资的准入门槛。”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6分)
(2)依据材料一、二,你赞同哪几位网友关于“如何提高我国服务国际竞争力”的观点?请分别说明理由(8分)
材料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3)有人认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应依靠我国自身力量,发挥企业的作用。”请评析该观点。(1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材料一 我国制定了“十二五”规划,强化了民生优先的导向,推出了“改善民生十大行动计划”。 比如,在就业方面,5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 500万人,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在收入分配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以上,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在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 600万套(户)。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水平”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列举的三大“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是怎样影响居民消费的?(9分)
(2)根据所学“影响消费水平”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共创人民美好幸福生活? (8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1954年,从“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实际出发,首次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效率不高的传统工业等实际,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内涵不同的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其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改革方面已成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动员令,表达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的依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