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近两年,我国已有数千部微电影问世,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北京2012年“7·21”大雨中真实感人事迹创作而成的系列微电影《大雨》,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团结互助、共抗灾害的感人故事。承载主流价值的微电影可以( )
①通过有限的篇幅传播厚德理念 ②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观念
③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④主导人们的价值取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与日俱增,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移动手机等收看影视作品。而微电影巧妙地将网络与电影相结合,利用网络这一开阔的平台,创造出短小精练的电影艺术作品。这表明,在我国:
A. 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B. 影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较强
C. 影视文化在创新中实现发展 D. 科技文明程度达到全新水平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寄黄几复》中写道:“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壁立,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它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A.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今年,湖南卫视全新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从播出后,就获得了广泛好评。但也因此背上了“引进”的“原罪”――“还不都是引进国外的”、“我们怎么都开发不出一档自己的节目”,类似的议论声,从一开始就不绝于耳。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开发出属于自己的高水平的电视节目(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③照搬外国优秀文化
④坚持“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
A. 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2013年以来,各类教育改革层出不穷,而高考改革因牵动成千上万个家庭尤其引人注目。关于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D.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与苏州园林小巧、精致、写意不同,北京的皇家园林则宏大、严整、堂皇。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上,也汲取了不少苏州园林的“写意”手法。皇家园林的特点及演变说明了( )
①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应不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③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必经过程
④传统文化在保留基本特征的同时其形式内涵亦能因时而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