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 )
A.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
曾有位哲人形象地用“圆”描述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好比圆内的部分,哲学则是圆圈本身。这一比喻在定程度上反映了( )
①哲学与科学研究对象不同
②科学研究世界的个体,哲学则关注世界的全部
③科学研究世界各领域具体的规律,哲学则关注世界最一般的规律
④科学的有机组合就是哲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字宙之无穷,仰究万物之运动,“观占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表明( )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科学
D.哲学是神秘的“科学之科学”
心理学上有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下了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指导世界观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的苦果,这促使几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是上业文明发展到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 )
①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
③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
④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同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