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
①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③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④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