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材料一:夏日早晨,云南香格里拉。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藏族姑娘卓玛正在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老黄卖的黄馍馍,就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馒头。是陕北人冬天最爱吃的一种主食。糜子,又叫黍,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最主要的农作物。(《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安徽南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润的气候促成了人们恬淡保守的气质,也孕育出了特有的食物——毛豆腐。(《舌尖上的中国》第三集《转化的味道》)
秋日的清晨,在内地的湖南,稻田里的禾花开了,也到了苗族人制作腌鱼和腊肉的时节。(《舌尖上的中国》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材料二:烤炉上滋滋作响的肉夹馍饼,大铁锅里翻腾滚动的芋头炖肉,肌红脂白肉色鲜艳香气浓郁透明若纸的金华火腿,《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乡愁纪录片。它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特色食材,传达出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引起了天南海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16分)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说明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5分)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通过1200多件(套)珍贵文物、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请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举办《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意义。(9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分藏两岸几十年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合璧展出。这项展览推出,“引起轰动”。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交流可以增强两岸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万里长城是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因其伟大的魅力而当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长城的当选,再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 )
①中华文化不像其他文化一样因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
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
③史书典籍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