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法律形式加以保护。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有( )
①庆祝民族节日 ②保护文化遗产
③批判地继承传统思想和文艺 ④面向世界,博釆众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作为本届论坛八大领域平行分会之一的文化分会,“中国—欧亚地区博物馆馆长论坛”西安拉开帷幕,来自欧亚地区20多个国家的国家级博物馆馆长与中国同行就博物馆在全球化、新媒体时代如何服务社会、促进发展展开研讨。下列对文化交流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B.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一元化
某省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他们考察祖籍地的发展成就,了解祖籍地的发展历史,收集祖籍地的民间故事,体验祖籍地的民风民俗,增加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②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就文化自身的传承性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 B.社会制度的更替
C.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D.经济发展水平
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中国作协在贺词中说:“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吸取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吸取思想力量,……境界。”贺词告诉我们( )
A.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文艺界人民群众 B.优秀文化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实践
C.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文艺活动 D.优秀文化作品来源于对家乡的情感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作为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三天小长假,人们纷纷外出祭祀、扫墓、踏青。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可见( )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