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理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消费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12分)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2)文化发展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美丽中国”建设为依托,要求学生分析说明材料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属于分析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时要抓住“文化生活知识”“合理性”“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等题眼信息,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涵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请你运用文化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国家形象片热播的积极意义。(12分)

 

查看答案

近年来,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等使国际社会对核安全更加关注。核材料流失和扩散、核恐怖主义威胁、核能开发利用中的风险控制等核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核能全面和平利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积极对外提供核安全援助。主张强化核安全能力建设,承担核安全国家责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消除核扩散及核恐怖主义根源。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阐明,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的依据。(12分)

 

查看答案

中国主张,中国与中亚各国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这一主张(   )

①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

②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反映了中国对中亚地区事务的主导权

④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中国倡导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的提出将使曾经繁荣几个世纪的丝绸之路迎来新的生机,对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

①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②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基点

③将为沿途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④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