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推进县域治理,人民群众是主体,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做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四型干部”。勤政是必须之选,为民是唯一方向,务实须贯穿始终,清廉是应坚守的底线。要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做什么、做不做、谁来做、为谁做、做得怎么样”等问题。
材料二、2009年至2013年,某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就有关重大、热点问题,开展了60多次集中视察和调研活动;听取政府关于本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和下年度重点项目安排情况的报告3次,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审议意见;批准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东城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在县域治理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1)试用“我国的政府”有关知识,说明加强“四型干部”建设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县级人大在县域治理中应如何发挥作用?(6分)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充分保障了教育公平。一是坚持统一考试,这就使得在相对统一、客观的标准下,人人可以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强调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这对于在当前转型期缓解利益矛盾、打破阶层固化趋势、缩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具有深远的意义。
试说明国务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保障教育公平的政治依据。(9分)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理应担当起这个责任与使命;中国提出并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以实际行动切实加强国与国之间在事关地区安全稳定、和平发展问题上的沟通、理解与合作。习总书记的这段话表明( )
①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实际主宰者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坚定支持者
③中国是维护亚洲安全的中坚力量 ④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4年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访问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等非洲四国,此次访问被定调为“传承之旅、合作之旅、团结之旅”。向外界释放出中国重视非洲、亲近非洲,对非洲以诚相待、视非洲为真朋友的清晰信号。上述材料表明( )
A.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B.促进国际合作是联合国应尽的义务
C.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中国是促进世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014年是“对口援藏20周年”。这20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各项指标增长最高的时期,是社会局势最稳定、民族团结最牢固的时期,是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是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这说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
B.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C.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D.对口援藏是我国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基础
2014年5月23日,驻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召开座谈会,对“5·22”暴力恐怖案件进行声讨。带头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表明( )
①人大代表有直接行使专政职能的权力
②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命运
③人大代表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④人大代表有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