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4年9月习近平赴塔吉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

2014年9月习近平赴塔吉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该国进行国事访问。结束中亚行程后,习近平“转场”南亚,访问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三国。分析称,习近平此次“两亚行”助推中国“向西开放”。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极大地拓展中国发展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与此同时,更会促进“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强调“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充分利用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现有合作机制和平台,实现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项倡议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外交的新概念。(“丝绸之路经济带”针对的是中亚及西亚、中东欧乃至欧洲地区;而海上丝绸之路针对的则主要是东南亚地区。而在国内“一带一路”涵盖的是中国中西部和沿海省区市。)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6分)

(2)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推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理由。(6分)

(3)运用经济常识知识,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优势资源为目的,简要设计一个互利共赢的具体方案(6分)

 

(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②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商船的行进和人员的往来也促进了文化交流;③“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将中国的商品、技术传入国外,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国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④ “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了中外商品、技术的交流与借鉴,促进了中外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者6分)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共同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带动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③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共同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增强相关国家综合国力。(6分) (3)答案示例: 主要涉及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本建设等方面。如: “中国-中亚服务贸易协作计划”,充分利用区域人力资源优势,扩大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在服务贸易上的联合行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6分) 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6分 能从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扩大中国与各国之间在服务贸易上的联合行动等方面,突出“互利共赢”。有方案名称、目的及设计合理性进行简答描述。 4分 能从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扩大中国与各国之间在服务贸易上的联合行动等方面分析,就方案某些方面进行简答描述。 2分 有从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扩大中国与各国之间在服务贸易上的联合行动等方面分析,就方案单方面进行简答描述。 1分 有从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扩大中国与各国之间在服务贸易上的联合行动等方面分析但逻辑不清。 0分 没有应答,或者应答与设计无关,也与“一带一路”无关。 【解析】 试题分析:(1)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文化生活角度,落脚地点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组织答案,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中国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材料信息进行阐述。 (2)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国际社会”有关知识,范围非常明确,可以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的角度并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分析。 (3)此问为开放性试题,围绕“相关国家的优势资源为目的”和“互利共赢”的主题进行方案设计,可以从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本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时代的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14年9月19日,准备了近两年的决定苏格兰历史的独立公投落下帷幕。55%选民投下反对票,对独立说“不”。反对独立阵营赢得公投,这意味苏格兰将继续作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维持英国政体的现状。

请运用国体与政体的有关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12分)

 

查看答案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回答下列问题。观点一:“公开是腐败的天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观点二:“人民才是国家权力的真正所有者,才是腐败的真正天敌。”

关于“腐败的天敌”的两个观点是否矛盾?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并说明理由。(12分)

 

查看答案

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大数据最厉害之处在于对即时数据的掌握,透过数据你所看到的不是过去发生的事,而是此刻正在发生的事,大数据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根据示例,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下列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获得成功的奥秘。(6分)

满分5 manfen5.com

案例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示例:亚马逊基于客户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购买行为,如客户的购物车中所收藏的商品、客户喜欢的商品、其它用户浏览或购买的商品等大数据分析给客户个性化推荐建议或广告,实现了销售额巨大增长。

进行个性化消费需求定位,制定营销战略,实现适销对路

案例一:淘宝网上一家小型化妆品电商收集网络顾客对一些品牌的搜索数量,以此作为是否进货的重要依据,实现利润翻番。

①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二:恒大冰泉综合各地需求、高速公路收费状况、道路等级、天气季节、配送中心辐射半径、不同市场的售价、各地人力成本、甚至突发性的需求等大数据进行配送,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物流成本。

②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三:福特公司在汽车上添加大量传感器和处理器,车内信息、车辆与手机之间的通信信息及车辆之间的通信信息都会生成数据,通过海量加工数据,福特成功聚合了客户反馈信息,不断探索最佳工艺,设计新产品,提升业绩。

③请勿在此处答题

材料二: 大数据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党和政府了解世情、掌握国情、把握规律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使精准感知,正确决策、高效服务成为可能,党和政府应该具备大数据思维,运用好大数据,这对形成多元互动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6分)

 

查看答案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的共同错误在于(   )

A.否认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B.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2日是农历九月初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蕴含着丰富的敬老爱老内涵,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为“老年节”。这一规定(   )

A.借助法律形式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内涵

B.说明传统文化总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C.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新风尚

D.说明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只能靠法律来弥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