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一: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相关资料 | 讨论结果 |
2012年A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长15.6%,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5%,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源消费总额增长4.2%,万元能耗下降5.7%,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 观点一、经济发展是兴国只要,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 观点二、生态建设是头等大事,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
材料二: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观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A市政府应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12分)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9分)
(4)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10分)
材料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为什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12分)
材料二:“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更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人际之间的和谐”等多重指向。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5分)
(201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使人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践行雷锋精神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分)
20多年前,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如一缕春风掀起了全国上下的深入改革。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我们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人说:“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②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敢于直面矛盾,解决矛盾
③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否定实现的
④善于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感动中国》2013年2月19日举行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每个人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对“感动中国”人物的正确认识是( )
①人生价值是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实现的
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为实现人生价值不应追求个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建成于1608年的甘肃某古城,曾是护城河环绕,河宽水深,城外方圆几十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川沃野,城背后山林茂密,可潜藏干军万马。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态恶化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古城的人口从1300多人锐减到100多人。从这鲜明的对照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人们的价值观不同,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同
②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同,改造世界的效果不同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古人能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