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4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

14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所做贡献如下表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贡献率%

项目

 

年份

全国GDP

全国税收

城镇就业

技术创新

2008年

42

42

70

40

2013年

60

69

80

70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准入限制、融资渠道窄、实际税负重、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等问题。

上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该怎样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14分

 

反映信息:从2008年到2013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财政收入、城镇就业人员、技术创新的贡献率高且均有明显上升;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促进创新、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6分) 如何做: ①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3分) ②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分) 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有两小问。第一问要求回答表中的信息。注意图表型材料题一般由题目、图表、备注(注释)三步分组成。从设问的角度来看,一般是通过比较来反映经济的变化、发展、差距等问题,进而阐明一些原理、观点或规律,有些试题还要求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结合材料不难发现从2008年到2013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财政收入、城镇就业人员、技术创新的贡献率高且均有明显上升;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问要求回答如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点来展开回答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宏观调控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某市委市政府以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和社会组织“自立、自主、自律”发展为两大着力点,推动法律、体制、能力三大建设,形成了“党委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主体、人民群众为主人”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和拥护。这说明(   )

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获得了行政权力

新机制使政府、社会与公民的关系定位更合理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新机制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晒”出了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规定行使权力的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以及廉政风险防控等级等,方便群众“按图索骥”给予监督。这一做法的积极影响是(   )

A.工作更加透明→利于民主监督→提高执政水平

B.规范工作流程→杜绝权钱交易→优化公共服务

C.简化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维护公民权利

D.实行民主监督→改进政府工作→树立政府威信

 

查看答案

李克强总理强调,城镇化建设要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人口转移,改造约1亿人居住环境,引导约1亿人就近就业。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有成功的社区建设实践。社区建设的实践表明(   )

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是实现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途径

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有利于提供更好的社区公共服务

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是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是落实人民基本政治权利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4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将《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在2014年4月28日前,通过网站、写信、电子信箱等方式提出意见。这一做法 

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保障了公民的决策权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近来,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针对网络上一些民众对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行围观施压的做法提出委婉的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该文的主旨强调(   )

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

公民应该正确行使自己的基本民主权利

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制度的高效性作用

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