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文学作品必须时刻贴近百姓生活,才有生命力,好的作品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作家应该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所希望的是什么,最大的痛苦是什么。这一观点说明了( )
A.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
B.来自劳动群众生活中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C.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新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2013年,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为中国新增的世界文化遗产。某班级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举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辩题是“文化遗产应以保护为主”,反方的辩题是“文化遗产应以开发为主”。下列论述最能佐证正方观点的是( )
A.挖掘遗产新价值,彰显新生命
B.承袭历史回忆,留住民族根苗
C.传统与现代辉映,典雅与时尚并举
D.特色与魅力齐放,民族与世界同唱
韩国版《爸爸,我们去哪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也受到了观众狂热追捧。这告诉我们( )
A.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
B.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C.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融合统一
“分享阅读,交换快乐”。首都图书馆推出了北京换书活动,号召广大市民将家中闲置的优秀书刊流动起来,与其他市民交换阅读。这一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因为(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活动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 )
A.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
B.科学文化修养影响思想道德修养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