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24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1)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6分)
(2)结合材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的内容,说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坚持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6分)
在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中,中国代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理由,获得成功。“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一位香港时事评论员事后这样说道。
应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结合评论员观点,说明“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世界”的原因。(8分)
古往今来,大凡有作为的进步的作家艺术家,都把高超艺术造诣和高尚价值追求作为人生理想;大凡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都以美的力量和形式揭示和传播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这对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是( )
①把德艺双馨作为自身不懈的价值追求
②加强自律,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
③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④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低俗之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今年央视将“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的社会话题以小品形式《扶不扶》搬上了春晚舞台,这一作品凭借诙谐的语言在收获最多笑声的同时,也通过“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等平实的台词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文艺作品只有扎根现实才具有生命力
③艺术作品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道德建设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主旨所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13年11月,一位清华的博士生放弃留校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他的导师在博客上写下了“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的惋惜与困惑。也有网友说“少了一个搞科研的,科研界不会伤‘元气’;多了一个搞教学的,也许教育界可能升起一颗‘明日之星’。”对导师和网友的言论,正确的看法是( )
A.导师是错误的,培养人才的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
B.网友是错误的,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都有合理性,我们既要坚持核心价值,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D.都是错误的,是非善恶不能混淆,反对和倡导什么,必须旗帜鲜明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世界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由此也出现了一些网络大V谣翻网络的现象。净化网络环境,不仅需要政府监管,更需要网民的积极参与,做网络中的智者。“谣翻网络”现象折射出( )
①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眼力有待提高
②公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理应得到满足
③远离网络拒绝谣言是当务之急
④对网络文化环境整治要长抓不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