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绝对性 C.相对静止性 D.可知性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
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B.“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下列选项中与掩耳者想法相一致的是( )
A.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B.“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C.自然界是“绝对观念”的“影子”
D.“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哲学派别,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但从本质上看,他们的问题都是围绕 问题展开(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C.存在和虚无的关系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的结构不断地进行着思考。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这个学说得到了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的支持。随着科学的发展,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1514年5月,哥白尼在《天球运行论》中创立了“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从此哲学开始飞速发展。这表明( )
A.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哲学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D.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