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
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之一谢克曼发现了能控制细胞传输系统不同方面的三类基因,从基因层面上为了解细胞中囊泡运输的严格管理机制提供了新线索。这说明( )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民政部的统计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2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575.6亿元。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海啸等灾害,但随着人类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总有一天,人类会掌握其中的规律,使人类少受其害。这说明( )
①主、客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变规律
③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还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这一说法体现了(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意识活动对生理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D.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
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个人主观性
②作者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③作者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作者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