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奋斗目标,并号召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断努力。为此,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
简要分析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指出其依据。(9分)
【答案】
(1)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文化传统。
(2)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依据: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依据:文化的发展需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4)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发展。依据: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建设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三个方面即可,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利条件并阐明其依据。本题并为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考查的知识面较广,解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设问,以从中获取答题的有用信息。本题设问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实质就是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故学生可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角度去分析说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学生可从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角度去分析说明;文化发展离不了博采众长,故学生可从通过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以借鉴和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角度去分析说明;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故学生可从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角度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特征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相关知识。
【题型】简答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自己则说:“土是我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他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他将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臵在了作品中。
莫言的成功首先是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能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传播给整个世界,适合中国读者的口味,适合评委的味口,也适合全世界读者的口味。其次是随着中文在世界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外开始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最后也不能排除电影《红高梁》在世界上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红高梁》电影在世界上的成功,也就没有莫言的今天。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12分)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本题材料中“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进而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由此可见,②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项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表述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④项强调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符合题意,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永远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相关知识。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奋斗目标,并号召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断努力。为此,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
简要分析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指出其依据。(9分)
与孙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一致的是( )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本题材料中“孙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A项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表述,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B、C两项中的表述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D项中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表述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相关知识。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和认同的态度和行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①③两项中的表述抒发了爱国情怀,表达了爱国情感,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②④两项中的表述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不是爱国主义,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的相关知识。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与孙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一致的是( )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
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
②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③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
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