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4年3月 |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
2012年6月 | 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被提请进行二次审议。随后,草案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征集到大量的修改意见。 |
2014年4月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对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三审。草案三审稿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并就草案的主要问题与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财政部交换意见,共同研究。 |
2014年8月 11日至12日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会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就修正案草案主要修改内容的可行性、出台时机、实施后的社会效果及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证评估。至此,预算法在出台20年后,终于完成了首次修改。 |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是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12分)
价格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要在不增加居民基本生活负担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
材料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
注: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我国石油消费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而煤炭消费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40个百分点;我国的核电只有不到1%,而世界平均水平达到了5.5%。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关于实施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见下表)
档次 | 第一档 | 第二档 | 第三档 |
覆盖 用户 | 用气量覆盖80%的居民家庭用户。 | 用气量覆盖95%的居民家庭用户。 | 用气量为超出第二档用气的部分。 |
定价 原则 | 气价按照基本补偿供气原则确定,并保持相对稳定。 | 气价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取得合理收益的原则制定,比第一档气价提高1.2倍。 | 气价按照充分体现天然气稀缺程度、抑制过度消费的原则制定,比第一档气价提高1.5倍。 |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指出材料二中的居民用气定价原则,并分析其经济生活依据。(12分)
2014年,国际风云变幻,世界局势跌宕起伏,乌克兰危机、马航、“伊斯兰国”、俄美斗法等十大热词相继出现,这十大热词记录了世界大势的变迁,反映了2014年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生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议、调研等多种场合谈及“改革”,他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其目的是让广大人民受益”、“改革贵在行动”、“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是下篇”等。下列选项中对于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
B.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现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数学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在学习“气旋”这一地理知识时,有学生运用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判读,很快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表明( )
①认识的发展受已有知识的影响 ②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与归宿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事物要有创新思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