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1)请运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合理性。(9分)
材料二: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即“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也就是说对于那些记事性质的历史书籍,阅读时要善于把握内在逻辑,提纲挚领地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对于那些理论方面的书籍,阅读时则要注意探究其深奥的观点,也就是抓住它的精髓。
(2)结合材料二,分析韩愈的读书法包含了哪些辩证法观点?(9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根据辩证唯物论的有关方法论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9分)
材料二:2014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的道理。(9分)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B.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C.浪费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D.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立足现实,创造未来
某村一片森林中,有四棵松树晴天滴水,村民们争相前来围观,百思不得其解。一些老人认为是“菩萨显灵”,纷纷用盆子接“神水”喝。林业局植物专家实地调查后认为是随着气温升高,植物的蒸腾作用逐步加强的结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
②人们对事物认识角度不同,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某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了“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及防护措施”的课题,确定了研究方法、步骤及时间进度,并对研究内容做了详细分工:小组成员将分别对老人、儿童、孕妇、户外工作者四类特殊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同学们主要坚持了( )
①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②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统一
③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成语“吐故纳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包含的共同哲学道理是( )
A.辩证否定的原理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