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2分)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2分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我国的法治建设要尊重人民实践创造,遵从法治规律,从法律制度建构层面,对管人管权管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长远解决方案,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材料二我国探索依法治国取得了不少经验。通过制定《合同法》、酒驾新规等,使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以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规范权力运作。党员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性。12分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9分

材料三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 “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3联系材料三,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对依法治国作用的理解。9分

4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12分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正是源于中国法治实践而提出的,它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4分)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我们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法律制度建构来解决管人管权管事的问题,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4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4分) (2)①国家要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确保有法可依。 ②政府要依法行政,自觉依靠民主和法制制约和监督自身权力,树立政府威信。 ③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党要依法执政,执政为民。 ④公民要增强法治观念,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每点3分,答对三点即可得9分) (3)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培育主体意识,培育公民政治法律素养,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推动法治化进程。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培育主体意识,培育公民政治素养,为法治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实行依法治国,培育人们的法律意识,形成尊重法律权威的价值观,有利于推动法治化进程。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素养的高低影响法治建设的进程。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每点3分,答对三点即可得9分) (4)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3分) ②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3分); ③还要更好地运用经济手段,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更好地把“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结合起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分) ④同时,还要更好地运用道德手段,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制度,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性,需要回答原因,从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角度考虑,所运用的原理范围是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即历史唯物论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立足我国实际提出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法治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法治建设要尊重人民实践创造,尊重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要遵从法治规律,体现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2)该题是措施类题目,我国要成为法治国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立法机关、党、行政机关、公民等行为主体上思考,他们在建设法治国家中如何发挥作用。全国人大作为立法机关,要制定完善法律,确保有法可依;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公民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法守法用法。 (3)该题原理范围固定,文化的作用要从多个角度回答,包括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等方面。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培育公民的法律素养,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培育法治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意识;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塑造优秀人生。 (4)该题是评析题,要根据所学知识对题中观点进行判断与分析,指出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并运用合适的原理分析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但这不是充分条件,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还需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进行宏观调控;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等。 考点:寻觅社会的真谛、政府要依法行政、党坚持依法执政、文化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上海、浙江被教育部确定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区,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这一高考改革的过程设计体现了(   )

A.客观与主观具体的统一      B.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查看答案

2014年12月18日,《孔子哲学》新书发布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孔子哲学既蕴育于深厚的中华本原文化土壤之中,又凝炼提升出中华本原文化的精髓,其倡导的许多价值理念与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仍相契合。这说明(   )

A.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B.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C.批判的继承是辩证法的核心        D.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查看答案

2014年12月19日,国家统计局依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修订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88019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9174亿元。这告诉我们(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反复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请你确定一组最能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   )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2014年11月以来,国家典籍博物馆陆续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雕版印刷、古籍装订、剪纸等互动体验公益课程,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华典籍穿越历史的恒久魅力。举办这一活动(   )

能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能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能巩固青少年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