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32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32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全国人民所高度关注。

材料一聚焦“党的领导”

《决定》提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材料二热议“法治理论创新”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材料三实践“法治精神”

为落实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某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系列活动:“12.4”国家宪法日全体学生早读课诵读宪法;出一期“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主题班刊;听一场法制报告会;召开学习宪法座谈会;到社区发放法制宣传读物,向市民进行法制宣传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16分)

(2)结合材料二,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谈谈你对上述依法治国要求的理解。(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开展上述系列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8分)

 

(1)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分) 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只有坚持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的作用。(4分) ③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让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深刻认识、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带头守法、带头依法办事,才能增强党的先进性和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6分) ④坚持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体现了我们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4分)(考生如答出“意识能动作用”可酌情给分) (3)①有助于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履行维护宪法和法律义务。(3分) ②有助于使青少年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的同时,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在参与政治活动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3分) ③有助于青少年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回答时可以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对于依法治国的意义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然后可以从党的执政方式的角度分析说明坚持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的作用;再次可以从党的性质、宗旨的角度分析说明其重要性;最后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谈谈对上述依法治国要求的理解,属于理解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明确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然后要明确的是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考生根据材料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说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进行具体分析说明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三,说明开展上述系列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针对材料中某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国家宪法日,全体学生早读课诵读宪法活动,可以从有助于引导青少年自觉履行义务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针对材料积极开展出一期主题班刊,听一场法制报告会,召开学习宪法座谈会,可以从有助于使青少年在参与政治活动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针对材料积极开展到社区发放法制宣传读物,向市民进行法制宣传的活动,可以从有助于使青少年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公民的政治参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2010年- 2014年前三季度的部分经济数据

满分5 manfen5.com

注:我国城乡收入比:2010年为3.23:1,201 1年为3.13:l,201 2年为3.10:1,201 3年为3.03:1,2014年前三季度为2.59:1。

材料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如何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作贡献。(1 2分)

 

查看答案

2015年3月26日晚,崔永元在复旦大学发表“班门弄斧转基因”演讲时与卢大儒发生口舌之争。很多涉及伦理问题的科学技术,都会引来科学家与公众的冲突。当科学撞上伦理,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①自觉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

②自觉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

④发挥价值观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随着简政放权的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正在掀起。这说明

①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弘扬

④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方式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清朝初期,很多人对西学还是很感兴趣的,也学了不少,但只是一种猎奇和雅兴,并没有让这些知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这是明末清初我国科技开始落伍的重要原因。这启示我们

A.认识不能脱离实践,科学技术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

C.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科技的作用

 

查看答案

根据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虽然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于这部作品的了解途径、理解角度存在差异,但都对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平凡人的不平凡奋斗和拼搏是理解和接受的。这表明

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③中华民族拥有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

④大众文化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文化形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