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A.团结一致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文学作品必须时刻贴近百姓生活,才有生命力,好的作品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作家应该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所希望的是什么,最大的痛苦是什么。这一观点说明了
A.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
B.来自劳动群众生活中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C.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文化创新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是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如果为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写报告,可用的观点有
A.中轴线反映了北京城市文明的演进
B.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源泉
C.中轴线展示了北京城市文化的民族性
D.中轴线的保护将确保传统文化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