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1分)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1分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12分

2从社会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9分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10分

 

(1)(12分) 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③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确保居民就业的基础;保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④“稳增长、保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 (2)(9分) ①在市场主体方面,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②在市场体系方面,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③在宏观调控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努力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 (3)(10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准确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本题属于原因意义类试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明确设问的方向是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可以首先根据设问回忆课本相关知识,比如就业的重要性;稳增长、保就业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也可以考虑经济和就业的关系。其次要审读材料,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比如从“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可以考虑经济发展,有利于劳动力就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可以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说明要发展经济,稳定就业。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难度中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本题知识限定范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可以据此回忆三个重要环节: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宏观调控。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要从三个环节角度分析如何促进就业。我们就可以从劳动者、企业的角度,各类市场的完善以及国家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设问确定知识限定范围是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可以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理论,比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知识。其次始终围绕设问方向分析,不能偏离主题,设问的方向是“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此政策属于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就可以考虑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此政策围绕经济发展展开的,可以考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也可以考虑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此政策关注就业,人民生活水平就可以考虑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等知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就业、发展生产力、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社会进步的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稻花香里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人根据当地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蛙村”,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文化对经济发展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

D.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

 

查看答案

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对客观存在的确反映

 

查看答案

“炮制虽繁必敢省人,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同仁堂人的承诺:“修合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同仁堂人的良心。在这份坚守中,仁堂从346年前的间小发展为今天享誉中外的著名企业。同仁堂的成功得益

A.爱岗敬业,在无私奉献中创造价值

B.遵纪法,在追求和谐成就

C.艰苦奋斗,在自主创新中谋求发展

D.诚实守信,在服务社会实现价值

 

查看答案

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从高速增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

②事物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物发展的状态前进性曲折性的统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