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这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核心引领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改革举措

材料二:《决定》中提出了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其中提出“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学者指出,该举措的意义主要在于:扩大地方立法自主权;摸索出设区市立法的一般性经验一般性规律,对全国人大制定《立法》起到促进作用等等。

法治之基

材料三: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2)“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意义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高三某班级同学准备组织主题为“全民守法、法治之基”的普法宣传活动。请从微观市场主体角度设计两个活动方案并说明经济依据。

 

(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宪法明确规定的。(2分) ②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坚持正确方向;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有坚强的政治保障。(2分) ③党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先锋模范和核心统筹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2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扩大地方立法自主权,能够使得各设区市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更好指导和规范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3分)(也可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各地方摸索出我国地方立法的一般经验和规律,坚持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3分) (3)答案格式:活动方案+经济依据,2点,每点3分,方案1分,依据2分 参考知识: ①劳动者要树立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运用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②诚信依法纳税是纳税人的基本义务 ③生产经营者(企业)要依法经营,要自觉遵守市场规则 (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问属于原因类试题,考查党的知识即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限定的知识点非常明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结合材料作答。第二问没有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考查知识的范围较广。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从中找出关键性词语来确定答题的基本方向。第三问属于开放式试题,要求考生思维开阔,能够结合教材、背景材料、时政知识、社会知识等思考对策,围绕背景材料作答即可。 考点:党的领导、唯物论与矛盾观、依法治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作为新一轮对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要做“苗圃”不做“盆景”。

材料一:运行一年以来,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成效初步显现。其中,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及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都基本建立并有序推行。

注:“负面清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在这个名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

材料二: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引领开放。实践表明,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发展,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促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是如何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阐述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目的。

 

查看答案

“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在至今一年多的时间内多次外交会晤和对外活动中反复宣讲和共谋部署。

材料一:“一带一路”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材料二:去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何契合我国外交策略的?

(2)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

 

查看答案

材料一:我国2014年部分宏观经济数据

GDP(国内生产总值)

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长7.4%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10月同比上涨1.6%,环比持平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10月同比下降2.2%,连续32个月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

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

消费品零售总额

前三个季度实际增长10.8%

注: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材料一我国10月份CPI“留恋1时代”,PPI则连续32个月下降。对此有分析人士包括国外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面临巨大的通缩风险,短期内中国经济停滞的可能性极大。

材料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本次调整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相结合,主要有以下新举措:一是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基准利率;二是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不规定存款利率下限;三是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此次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进行了简化和合并,不再公布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并将贷款基准利率简并为一年以内(含一年)、一至五年(含五年)和五年以上三个档次。

(1)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运用材料一所给信息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阐述央行此次存贷款利率调整新举措的经济意义。

 

查看答案

今天,社会经济和结构调整,价值和利益多元多样,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遇到不同声音,遭受不小阻力,这很正常,重要的是统筹各方利益,汇聚真知灼见,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改革的“最大公约数”给我们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A.要树立远大理想,砥砺自我,走向成功

B.要坚持“我为人人”和“人人为我”,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C.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投身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中去

D.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没有正面冲突时,要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查看答案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

②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知识结构、认识角度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