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记者关于“全民阅读”的问题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材料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A.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全民阅读将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物质性影响
C.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
D.阅读能力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2014年,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大背景下,《开学第一课》第一次引入“家风”教育的元素,以“父母教会我”为主题,旨在通过以父母为榜样的代际教育,在两代人中间表达和传承“孝心、礼仪”等中华传统美德和仁爱、自强的美好品格,对青少年进行“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活动说明( )
①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
④文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让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新丝路精神要求我们( )
①要全面继承传统,革故鼎新
②既要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材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历久弥新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这句话强调了( )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要重视发挥实践作用
②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③文明在批判中继承,要承认发展的曲折性
④文明在继承中发展,要尊重文明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互联网时代,年俗文化也在变化。春节期间的微信“抢红包”把传统年俗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引发了人们对“红包文化”的进一步关注。这说明( )
①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互联网发展剔除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③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互联网应用为传统文化注人时代元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