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湖北多地开展的“我是公民”主题活动引起了广泛反响。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我是公民”这项活动( )
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B.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活动上说,孔子学院积极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为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从2015年9月起,北京市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至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在教材中增加古诗词是基于( )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为有效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不少地方政府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大量流动人口无差别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增强他们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共同体意识或“家园观念”。这表明( )
①树立“家园观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③文化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人们的文化意识受文化活动或文化环境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高二某班同学在阅读欧洲思想史时,惊讶地发现,书中不仅有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名字,竟然还有音乐家的名字。下列观点中,有助于我们解释这一现象的有( )
①“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
②“在音乐中,巴赫发现了永恒,亨德尔发现了光辉,海顿发现了自然……”(海涅)
③“技术只有为高尚的目的服务,才有价值”(舒曼)
④音乐能给人以情感鼓舞和思想力量,从而“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年沉淀了很多流行语,如:“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到底哪家强?)”“有钱就这么任性”“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等。这些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令人产生共鸣的故事。这表明( )
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