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新常态”。
材料一:“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常态”:从生产能力看,由传统产业长期供给不足,转向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由过去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种转变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接近上限。
(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适应新常态。(8分)
材料二:经济“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认为,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2)假如你是全国人大代表,针对“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应如何履职?(12分)
材料三: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3)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8分)
下图蕴含的哲理有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学立于勤,正如《意林》中所说,“如彼登山,乃勤以求高;如彼浮川,乃勤以求远。”这表明:
①学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实践是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
③实现理想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社会实践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
A.①② B. ③④ C.②④ D.①③
《华严经》日:“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 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动荡,长期的战争给江淮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使得邻近的文化在江淮地域交流碰撞,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管子思想和老庄的道教学派,奠定了这一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
①经济政治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交流有助于文化创新发展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5年2月下旬,安徽省以“关爱留守儿童播洒爱心阳光”为主题的千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映系列公益活动正式启动。省内6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1310个农村数字电影专业放映 队,将对全省15608个行政村进行无盲点全覆盖放映,全年累计放映场次达18.65万。其《文化生活》的依据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③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弘扬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