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经济发展已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货膨胀的上限,必须从“只盯增速”转变为“区间调控”。不搞强刺激、大调整,而是坚持区间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坚持定向调控,从“事后救急”转变为保持“底线思维”;抓住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喷灌”“滴灌”;不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坚持“统筹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进行通盘考虑。“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材料二: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已占到35. 7%,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内容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之间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1)结合材料一,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角度分新常态下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所蕴含的哲理。(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12分)

 

(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运用系统优化方法,宏观调控要坚持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相结合,不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3分)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已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要求我们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宏观调控上的突出位置。不搞“大水漫灌”。(3分)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货膨胀的上限,必须从“只盯增速”转变为“区间调控”。(3分)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宏观调控抓住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喷灌”“滴灌”;(3分) ⑤矛盾具有特殊性,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坚持定向调控。(2分)(答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新常态下,坚持底线思维,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调控创新”,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等酌情给分)。 (2)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新特点;(3分)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分) ③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3分) 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新常态下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主要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辩证的否定观,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普遍联系、永恒发展、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2)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属于措施类试题。面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我们要大力倡导大众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考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材料一:2014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这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颁布于 2009 年,实施仅 5 年即面临大修。本次修改主要集中在“理顺机制‘用法律终结’分段管理、”“启用重典,罚款额度大幅提高”、“填补空白,网购等监管盲区将弥补”等多个方面。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十八大首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理念不断重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建设“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一探索历程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完成的,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修订食品安全法的必要性。(10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8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理念的探索过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8分)

 

查看答案

(32分)告别了多年的高歌猛进,中国经济进入了趋势性的新增长态势。

材料一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河南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重点完善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以百姓诉求为关键点,牢牢把握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公平三条“底线”;以依法治省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提前2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总任务;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5%;坚持把城镇化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城镇化和产业发展融合,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产镇融合发展之路。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过程中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河南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下了哪些功夫?

(14分)

(3)根据材料二,运用我国政府的知识,分析河南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12分)[来

 

查看答案

为了不耽误学业,又能照顾瘫痪的父亲,驻马店女孩曾现春背着父亲上大学,每天洗衣、做饭、按摩,生活的重担没有将她压垮,反而让她更加乐观、坚强。她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可以离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中国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一场革命,因为它

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能够不断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③从根本上变革原有制度,使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④遵循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密闭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木质风箱,以及今天广泛使用的汽车气刹、拖拉机气泵、大型空压机等设备,都是应用了这一原理。空气压缩原理的广泛应用印证了

A.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B.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

C.矛盾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

D.事物范围极其广大,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可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