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材料二十八大后经济领域法治建设盘点:

1.根据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税收法定”的要求,将完成增值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立法工作。

2.2014年6月23日《食品安全法》首次大修。主要重点在加大问责机制、建立对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方面。

3.2014年8月1日起,《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施行,商业银行依法收取服务费用。

4.2014年8月底,《预算法》大修通过,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把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预算范围,强化对预算的硬约束等;

5.2014年9月,银监会简政放权,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批准筹建民营银行。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扬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发展法治理论、创新法治方式,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经济立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起的作用。

(14分)

(3)依据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9分)

 

(1)①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立法,坚持依法执政,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法律的制定上,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保障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人民政协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对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④公民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等参与立法决策,推进立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每点3分,共12分) (2)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市场经济才能有序运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 ②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收具有固定性,国家依法征税,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③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需要政府依法严格监管,《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有利于全面监督食品生产与销售,维护食品市场有序运行,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权益。 ④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商业银行依法收取服务费用,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⑤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通过《预算法》硬约束政府的财政行为,有利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银监会简政放权,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有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促进资金的合理配置。(每点3分,回答满足5点即可给满分。) (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要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3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因此要发展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3分)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同时我国法治理论的创新完善也必将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3分) ④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建立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必将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3分)(以上每点3分,只要答对3点,就可得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重大时政问题进行的命题,侧重从政治生活考查各行为主体在科学、民主立法中的做法,要分别从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和依法执政、人大的民主集中制和立法权、政协的职能和公民的政治参与角度回答,注意围绕材料“立法”展开分析。 (2)本题是意义类试题,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本题侧重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立法建设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回答时抓住材料关键词“法治”“税法”“食品安全法”“服务价格管理办法”“预算法”“简政放权”,然后调动运用相关知识,这要求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要熟悉,不固化知识,要能根据设问的要求灵活运用。 (3)本题考查社会历史观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扬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发展法治理论”“社会发展规律”,调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实现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 考点: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协、公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经济发展已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货膨胀的上限,必须从“只盯增速”转变为“区间调控”。不搞强刺激、大调整,而是坚持区间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坚持定向调控,从“事后救急”转变为保持“底线思维”;抓住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喷灌”“滴灌”;不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坚持“统筹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进行通盘考虑。“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材料二: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已占到35. 7%,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内容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之间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1)结合材料一,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角度分新常态下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所蕴含的哲理。(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12分)

 

查看答案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材料一:2014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这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颁布于 2009 年,实施仅 5 年即面临大修。本次修改主要集中在“理顺机制‘用法律终结’分段管理、”“启用重典,罚款额度大幅提高”、“填补空白,网购等监管盲区将弥补”等多个方面。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十八大首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理念不断重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建设“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一探索历程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完成的,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修订食品安全法的必要性。(10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8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理念的探索过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8分)

 

查看答案

(32分)告别了多年的高歌猛进,中国经济进入了趋势性的新增长态势。

材料一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河南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重点完善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以百姓诉求为关键点,牢牢把握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公平三条“底线”;以依法治省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提前2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总任务;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5%;坚持把城镇化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城镇化和产业发展融合,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产镇融合发展之路。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过程中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河南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下了哪些功夫?

(14分)

(3)根据材料二,运用我国政府的知识,分析河南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12分)[来

 

查看答案

为了不耽误学业,又能照顾瘫痪的父亲,驻马店女孩曾现春背着父亲上大学,每天洗衣、做饭、按摩,生活的重担没有将她压垮,反而让她更加乐观、坚强。她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可以离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中国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一场革命,因为它

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能够不断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③从根本上变革原有制度,使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④遵循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