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做题]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评分。
A[经济学常识]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等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1)请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6分)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6分)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华盛顿政府《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法律适用于任何生活在美国境内的人,美国各州法律只适用于该州居民。根据美国《宪法》,国会无权废除一个州,也没有任何一个州可以僭越只有国家政府才可以行使的权力。事实上,在美国所实行的联邦制下,美国宪法是国家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威所在。反过来,宪法也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意愿,而人民的意愿是民主政体中的最高权力所在。
材料二:在一个联邦制国家,国家政府有明确的权利,对对外事务有完全的主权。但是,在国内事务上如何行使权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根据宪法,美国政府在管理州际和对外贸易、造币、移民归化、维持陆军部队或者海军部队等事务上,拥有非其莫属的权力。在上述这些领域,国家利益显然超越各州利益,因而在这些领域的权力也相应地归属国家政府。国家政府还具有解决两州或多州争端、解决不同州公民之间争端的司法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联邦制具有哪些特点?(4分)
(2)有人由材料二得出“美国的联邦制确实可以很好地维护美国人民的利益”的结论。你赞同吗?为什么?(8分)
2014年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6分)
(2)运用人生价值观知识,谈谈作为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应如何担当。(6分)
据中国青年网2014年11月23日统计,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联合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经走过十一个年头。十一年来,共有10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西部基层锻炼成长,建功立业。这体现了( )
①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③要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④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到基层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哲学依据是( )
①思维决定存在,守信创造卓越人生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走入发达城市的学校教学活动。“微电影”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公众生活。这说明(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