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2分)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12分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2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3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八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3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设问知识点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属于体现类的题。解答时,通过解读和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回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关知识,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即可。材料中“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中从十二大到十八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中“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好声音》一个创新点是它的运作模式,即尝试制播分离,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打造媒体、营销、资源整合的产业链条,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让话题、热点、感动、悬念、期待不断,激发企业、媒体、观众、网民的欲望。这启示我们

创新中要坚持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发展

主动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要通过数量的积累,为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症下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不断进行量的必要准备,抓住时机促飞跃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突出现象。农村人口外流在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缺乏务农劳力的“农民荒”以及相应的一系列问题。这表明

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要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客观决定主观,要深入群众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客观与主观的有机统一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查看答案

下面漫画中的拉锯者

满分5 manfen5.com

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只见个性,不见共性

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只见静止,不见运动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