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克服超限效应需要
A.重视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注意分析联系的条件性
C.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
D.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动物世界中,“小个子”并不等于“弱者”。三条两尺多长的小狼狗,能合力把一匹大斑马吃掉。有人将经济领域中分工协作模式形象地比喻成“小狗经济”,这种经济模式能够大幅度削减管理成本和内部消耗。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用整体的发展带动局部的发展
B.要从部分出发,完善各部分的功能
C.统筹考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清朝有一首钓鱼歌诀:“钓鱼钓鱼,心神专一。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深水钓鱼,浅水钓渊,雨季鱼靠边……"这强调了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
C.事物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本质的、必然的
D.认识对象是具体的,真理是抽象的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据报道,老年痴呆现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导致老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专家警告:“无所事事,终日饱食,可导致弃用性大脑痴呆!”这告诉我们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B.事物之间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