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杭州重现“西湖蓝”,是对百姓健康与生活品质的一种担当意识,是对改善中国乃至世界环境状况的一种责任意识。在这场真刀真枪的杭州环境保卫战中,杭州要兑现“西湖蓝”的承诺,没有功利可图,没有表面文章可做,只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与脚踏实地的实干。如果“西湖蓝”中还有所谓的功利,那么用功的是政府,获利的是民众。通过这个承诺,要让杭州市民永久恢复记忆中头顶上的那片清澈蓝天,让人们永远放心呼吸清新空气。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述对“如果“西湖蓝”中还有所谓的功利,那么,用功的是政府,获利的是民众。”这句话的理解。(12分)
材料:十八大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首次将“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首次提出“美丽中国”;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十八大这道盛宴所带来的新感觉新味道。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首次”所蕴含的哲理。(12分)
材料:“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的焦点,也是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的“流行词”。 这个词汇的魅力在于,它“比马歇尔计划古老得多,又年轻得多”。它“传承着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它不是一般的交通建设和经济项目,丝绸之路的基础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历史文化符号,“一带一路”的建设离不开丝绸之路的文化背景。因此,依法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十分重要。“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空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知识,说明中国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正确性。(12分)
材料:2015年春,一部名为《穹顶之下》的雾霾调查纪录片在各大视频网站热播。著名媒体人柴静以“患儿母亲”身份,陈述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三个问题。因部分内容涉及国有石油企业、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以及部分数据的可靠性、结论的可行性等原因,该片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一时间,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也受到审视和质疑,甚至对于一些质疑的反质疑也陆续出现在各大媒体。
某环境系学生:作为学了七年环保的人,只知道出门带口罩的方法。柴静勇敢的作为就像一阵号角,号召你要醒过来。
中石化某高层:柴静一知半解,属于“外行看热闹”;雾霾责任在烧煤,在公民,在政府……
某著名财经人:少罗嗦,赶紧多买一点环保题材股票。
环球时报官方微博:该片更像环保部门对各种无奈的一次集体控诉,而柴静只是一个记录者。如果纠结于她本人,恐怕没有真正看懂。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的知识,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和“反质疑”并存的原因(14分)。
两年来,快的、滴滴等打车软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使用打车软件出行。但是就其合法性问题,各界观点不一。2014年7月,交通部新政出台,首次确立打车软件的合法地位,支持移动互联网与运输行业的融合创新,推动出租车领域深化改革。由此可见( )
①创新活动推动社会改革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②创新思维的社会影响越大,改革的成就也越大
③表明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决定着改革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鼓励创新推动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为“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之首,郑重宣示“改革是最大红利”。 要切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其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④改革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