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公元2世纪东传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还是起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无不证明中华民族始终在吸纳异质文化,同时也在感染异质文化,从而造就了几千年的多样文化共生并存、相辅相成的融合态势。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交流导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
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作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重要视觉艺术展览项目,“心灵的景象——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展”在澳大利亚拉开帷幕,渲染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从6月份开始的主题为“感受中国”的“中国文化年”,是迄今在澳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中国文化宣传活动。下列关于中澳文化交流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②要充分吸收澳大利亚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推陈出新
④要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入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13年2月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和执法督察工作已结束,考古人员新发现水下文化遗产12处。我国之所以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A.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B.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载体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分)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繁荣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但是这条大走廊却在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带”,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落差巨大,使整个经济带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指出:优化亚洲区域合作,深化亚洲国家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发展要以亚洲国家为重点,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通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要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
材料二:广东省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一方面有着无限机遇,比如与 东盟人文相通,合作前景广阔,与沿线省份也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等。但是另一方面也面临复杂的竞争和挑战:一是相关各国对沿线各国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比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二是沿线兄弟省份定位的趋同可能导致新的竞争。但是总的说来,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广东在扩大开放和加强合作中发掘自身特点,找准定位,树立信心,发挥比较优势一定能在竞争中有所突破。并决定把从内外竞争中突围作为广东成为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排头兵 的关键。战略思路科学合理,广东省已经全面布局,逐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应该如何突破“经济凹陷带”的制约。(11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广东在“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中的战略思路为什么是科学合理的。(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