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纵横明、清两代300多年,其从商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商业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一度居十大商帮之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徽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了极具特色的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这说明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C.服务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2.徽商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绝非偶然,得益于其在经商处世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这表明[来
A.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D.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D.文化只有发展了才能体现继承
2500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的特点。
A.潜移默化 B.具体深刻 C.深远持久 D.相对独立
美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中国缺乏新教伦理所包含的资本主义精神。该观点强调了
A.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B.文化对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C.文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刚经历了10年动乱,百废待兴。“改革才有希望”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改革前夕,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派出大批领导干部考察日本、新加坡、欧洲、美国等,这批领导干部通过考察,大开眼界,他们既发现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巨大差距,也意识到发达国家在国家管理和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这批领导干部回国后,撰写了大量考察报告,总结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确保了中国改革的顺利启动,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成为推动中国改革的骨干,为改革的持续深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请运用“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分析当时党中央派出领导干部出国考察做法的正确性。
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早期的城市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农业城市,自然和谐,但城市功能简单;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片面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和集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城市;“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各种“城市病”的挑战。面对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城市病”新课题的研究传递着低碳、环保、和谐的共同追求,升华了城市发展理念。
请你运用“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