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下图),这一过程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②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中国共产党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法治中国建设开启新的征程: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设立宪法日
①是捍卫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根本举措
②是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夯实法治基础的有效途径
③能确保政府决策内容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
④能唤醒广大公众善于监督、敢于监督的法治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微软、IBM 、英特尔等,近年来,世界200IT 企业中的13家先后落户成都,在“西部硅谷”形成聚集效应。英特尔董事会主席表示,“这里出色的教育体系,大量训练有素的员工和较高的文明程度,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成都投资。”成都市依靠人才资源优势打造投资软环境,体现了
①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培育综合竞争新优势
②实施“走出去”战略,塑造国际知名品牌
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规模扩大
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公地悲剧”理论认为,公地作为一种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其中每个人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等,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公地悲剧”理论对我们经济改革的启示是
①完善所有权制度,保障市场主体的财产权
②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
③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
④完善信用体系,建立和健全失信惩戒机制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某国生产A商品扩大20%,若同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8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一变动给人们对该商品需求带来的影响用图示可表示为
(10分)思想政治
【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1955年,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第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揭开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争取独立和主权、谋求发展和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会议在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即万隆精神。
2015年4月底,习近平主席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峰会上提出,“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提出了三点合作倡议,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在于(4分)
①大大促进了亚非各国之间的团结合作与发展
②成为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③成为许多国家认可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④反映了世界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根本愿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在弘扬万隆精神中的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