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至清朝中期,共修成二十四部有“正史”之称的纪传体史书。延续不断的历朝正史,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五千年一脉相承。修史有利于中华文化( )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阻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
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 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灿烂的古老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 )
A.只注重实用 B.博大精深 C.源远流长 D.风格鲜明
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A.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B.鹦鹉学舌,亦步亦趋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客家先民在历次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
A.只有人口迁徙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
D.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