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是全国各级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个案监督即人大根据宪法原则,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司法不公案进行监督,则是多年来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在实践中探索、创造的一种监督形式。可以说,这一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肯定。这说明( )
A.司法机关可以做到依法行政
B.各级人大可以做到公正执法
C.人大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D.我国司法机关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对于“两会”,有人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进而把“人大代表”等同于“会议代表”,认为“代表代表,会完就了”。这一说法是( )
A.正确的,因为人大代表本身就是一种荣誉
B.正确的,因为人大代表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C.错误的,因为它不利于人大代表履行职责
D.错误的,因为只有全国人大代表才是会议代表
下边漫画反映了当前不少人大代表开设微博,并通过微博方式与群众联系、听取群众意见。这样做( )
①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②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③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决定权
④密切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同之处在于(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总体来说,是礼治和法治的结合,是礼法并治。
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之道,“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进态度等等,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羊崇.
在礼治之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由法制体系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例如监察制度,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详细严格规定。
中国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皮。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当今社会治理为什么要“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原因。(10分)
(3)公众信仰缺失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礼法协调是构建文化秩序的要求。请你就如何加强“礼治”写两条建议(每条不能超过15字)。(4分)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材料一:我国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力推进改革,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释放民智民力,增进大众福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次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表格:今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清单(部分)
1月7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的措施,促进行政权力法治化, 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
2月6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便利投资创业、规范市场秩序。 |
2月25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 |
3月11日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
材料二:中关村是中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这里有联想、
京东、小米、百度、清华控股等一批领军企业;有日益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包括27家创新型孵化器、110多家社会组织;有“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风气,无数有梦想的人聚集在中关村的旗帜下……这个号称“中国硅谷”的地方,通过改革释放出创新创业的活力。
(1)结合材料一,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意义(4分);结合表格,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在推进创业创新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启示。(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