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电视音乐选秀节目自2004年正式进入中国,刚开始掀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电视音乐选秀节目自2004年正式进入中国,刚开始掀起热潮,《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品牌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然而,由于过度炒作及缺乏创新,2012年,《快乐男声》宣布停办。但是就在同年夏天,海外授权节目《中国好声音》却意外蹿红,使“选秀”再回大众视线,开启了选秀节目的新时代。此后,《中国好歌曲》、《奔跑吧,兄弟》等节目火热开启,又一次掀起“海外模式引进”的新热潮。中国电视节目行业开始思考如下问题:是否引进海外成功模式即可获得收视收益双丰收?引进过程中对模板的原样移植和本土改良孰轻孰重?国内电视节目在洋为中用之后将如何应对长远的未来?

材料二:2014年9月27日是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也是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纪念日。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10年来,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儒学正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孔子学院快速发展,成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促进中外交流互鉴的响亮品牌和重要平台,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奔跑吧,兄弟》等节目引进海外模式能够成功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儒学走向世界主要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8分)

(3)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需要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以“继承”“交流”“文化强国”为关键词写一份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主题鲜明,条理清晰,措施得当,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6分)

 

(1)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 ②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或表述为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特殊性的事物是没有的。(2分)《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的成功是借鉴了欧美电视节目的成功模式,这为该节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3分)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2分)《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通过对娱乐模式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没有照搬照套,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获得了成功。(3分) (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儒学走向世界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发展潮流。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的重要因素。儒学走向世界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实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儒学走向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儒学走向世界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⑤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儒学走向世界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 ⑥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儒学走向世界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每点2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 (3)①深刻认识文化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责任。 ②深 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充分 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念。 ③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每点2分,其他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说明《奔跑吧,兄弟》等节目引进海外模式能够成功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然后考生可以先总说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然后分别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两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说明儒学走向世界主要体现了文化生活的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根据材料,可以从文化的作用、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3)本题是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以“继承”“交流”“文化强国”为关键词写一份发言提纲。考生在分析时,只要紧扣主题,同时严格按照其要求进行说明即可。 考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的个性与共性、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目前,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

材料二: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共主持召开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27次会议内容涉及惠民生涉及养老金提高、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易发生欠薪的行业推行工资保证金制等,受益人群涵盖退休老人、农民工、生活困难群众、残疾人等诸多弱势群体。

材料三:新常态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改革、反腐和外交。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及腐败,指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必须做到零容忍反腐:无例外、无死角、无空当。

我国反腐的具体表现

反腐措施

2015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反腐败”,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人民政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

2015年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指出:要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015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要从治本的角度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要构筑一个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法治环境

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用权,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加强行政监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反腐的重要阵地,但部分网民却借网络反腐散布谣言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4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府采取措施惠民生的经济学依据。(10分)

(2)结合材料三,根据表左列信息,从《政治生活》角度,将右列需要填写内容答于表后。(12分)

 

查看答案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焦点直指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生态环境等制约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瓶颈。新一轮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的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④农村体制改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致辞指出:35年来,中美关系虽然经历风风雨雨,但总体是向前的,得到了历史性发展。习主席对中美关系的评价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流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既要看到斗争,又要看到同一  

③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④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时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独醒杂志》曾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的名画《斗牛图》辗转到了宋朝大臣马知节手中,马知节爱不释手,将其挂于会客大厅中。一日,一农夫前来缴地租,看到这幅画后忍俊不禁,马知节甚是疑惑,难道此农夫也是画界中人。细询之下,方知斗牛时牛尾夹紧,绝非戴嵩画中牛尾张扬飞舞。下列名言与材料蕴含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A.有知识的人不实践,好似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

B.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费尔巴哈)

C.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

D.成败极知无定势,是非元自要徐观。(陆游)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这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世界是普遍发展的,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