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6分)不久前,我国某机构做了中国某地区居民储蓄、投资、消费意愿的问卷调查。本次...

6分不久前,我国某机构做了中国某地区居民储蓄、投资、消费意愿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根据数据,推断接受调查的多数居民在储蓄存款项目与投资债券、股票、基金项目上最有可能的行为选择。你是否认同这种选择?从实现资产增值角度加以评析。

 

(1)接受调查的多数居民对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的意愿最强,因此多数居民最有可能做出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的行为选择。(1分) 我认同这种选择。(1分)利用证券市场投资是实现资产较快增长的重要方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成正比。尽管投资风险大,但其收益可能最多。将钱存入银行,坐收利息,不是实现资产增值的最好办法,因为利息率扣除通胀率,所剩无几。(4分) (2)接受调查的多数居民对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的意愿最强,因此多数居民最可能做出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的行为选择。(1分) 我不认同这种选择。(1分)尽管利用证券市场投资是实现资产较快增长的重要方式,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成正比。与储蓄相比,投资债券、股票、基金虽可能收益多于银行储蓄,但风险更大;储蓄存款,将钱存入银行,虽然收益可能相对较少,但银行储蓄的安全性要高于债券、股票、基金投资,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投资方式。(4分) (3)接受调查的多数居民对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的意愿最强,因此多数居民最可能做出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的行为选择。(1分) 这种选择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1分)理性投资要综合权衡投资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利用证券市场投资是实现资产较快增长的重要方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成正比。尽管投资风险大,但其收益可能最多。将钱存入银行,坐收利息,不是实现资产增值的最好办法,因为利息率扣除通胀率,所剩无几。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成正比。与银行储蓄相比,投资债券、股票、基金虽可能收益最多,但风险更大。(4分) 注:依据调查的结果,你可以认同这种选择,也可以不认同这种选择。同时,也可以认为这种选择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但都需要说明理由。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首先要根据饼状图的数据和内容,推断接受调查的多数居民的行为选择,然后对他们的选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作出分析,指出这样选择的依据。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的比例最高,说明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的意愿最强。对多数居民的选择可以从赞同、不赞同或者是辩证的认识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投资理财的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看图一、图二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2014年,鉴于外部环境仍然具有许多不确定性,我国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仍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消费新的增长点,着力优化消费环境。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说明了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 请从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角度就如何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的消费率提几条建议。9

 

查看答案

2014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思想。有评论认为该思想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这是因为四个全面思想   

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    

决定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源于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的理念    

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阅读漫画《我要锯断它》。从哲学角度看,下列成语与漫画寓意相一致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高高在上,闭目塞听

C.好谀恶直,偏听偏信           D.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查看答案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全面放开二孩的呼声持续发酵。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调整人口政策既要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实际,又要遵循法律程序和相关规定。材料说明  

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通过制度创新突破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对人口政策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哲学命题是人类认识史上的思想精华,哲理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形式。下列哲学命题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又包含辩证法观点的是 

A.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王夫之

B.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C.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王守仁

D.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吾心,格物只须反省内求就可以。 陆九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