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动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是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出口升级、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材料一: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4次讨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积极推动高铁、核电、航空、电信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对接当地的市场需求。
2015年1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走出去”;支持企业境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坚决防止恶性竞争。
材料二:据统计,2014年我国高铁机车车辆出口增长19.3%,是同期外贸出口增速的3倍,铁路设备已成中国出口新的增长点。
2014年,我国企业参与的境外铁路建设项目348个,比2013年增加113个;累计签订合同额247亿美元,同比增长3倍多,完成营业额76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2015年2月4日,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了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次成功“出海”。此前,中国已与巴基斯坦签署了340亿美元投资协议,将建设大规模核电厂、地铁及轻轨站等。通过装备“走出去”,有效化解了我国产能过剩,带动了国内产业调整和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能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推动装备“走出去”可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优化升级。(18分)
美国上市、2014年“双11”网络交易创纪录,阿里巴巴一度风光无限,不久却遭遇国家工商总局点名、国家质检总局谈话、美国诉讼等麻烦。由此应该认识到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矛盾,“万物莫不相异”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祸兮福之所倚”
③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要“居安思危”
④矛盾是普遍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查清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开展地理国情普查
①承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②看到了条件对事物发展的意义
③把握了事物间的有利联系 ④做到了在运动变化中认识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大历史时期,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了新年首次集体学习,主题是辩证唯物主义。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社会新变革的先导
③哲学要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这表明
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我国增强发展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③依法治国要求人们提高文化素质 ④我国依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十八大以来,党加大反腐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样做
①是党加强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源于中国共产党有法律赋予的执政地位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的决心
④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