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2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

22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递的不仅有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苜蓿和葡萄、南亚和东南亚的奇珍异宝、欧洲的玻璃和雕塑,还有各地的音乐、绘画、舞蹈、宗教,以及甘英出使大秦、马可波罗访问元朝、郑和下西洋等中外交流创举,为当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通、人文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我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经济、文化、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材料二: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中亚经济大致相当于中国30年前的水平,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据估算,丝路基金与亚投行要逐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至少需要融资约21万亿元。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5万多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对外直接投资却仅有5000亿元左右,资本配置不尽合理也不够多元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使命所在。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有益于打破固有的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到崭新高度。这就是要通过经济纽带将各个区域联系在一起,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的互联互通。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影响。(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战略?(12分)

 

(1)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分) ②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我们学习与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3分)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3分)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繁荣与发展。(1分)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建设“一带一路”,符合我国和相关国家的共同利益。(3分)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 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和基本目标。建设“一带一路”,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3分) 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加快增强沿途国家综合国力,推动多极化的发展,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影响。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切入点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答题方向是对于中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影响,题型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分析说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从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分析说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我们学习与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从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来分析说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来分析说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繁荣与发展。 (2)本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中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切入点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题型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基本点、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等角度来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基本点;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0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项目

时间

GDP增速(%

能源消耗

强度降幅(%

消费对GDP

贡献率(%

科技进步

贡献率(%

2011

9.3

2.0

51.6

51.00

2012

7.7

3.6

51.8

52.20

2013

7.7

3.7

50

51.70

2014

7.4

3.9

54.4

52.30

注:①2003—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②能源消耗强度一般指单位GDP能耗。

材料二:J省政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挑战,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运用法治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新思维,进而获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J省是怎样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的?(10分)

3)材料二中J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挑战,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4分)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树立法治新思维的理论依据。(12分)

 

查看答案

漫画《禁锢就是,你以为你做不到》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D.追求幸福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查看答案

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坏结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这就是底线思维,其中蕴涵的哲学智慧有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

②忧患意识是人们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应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

④要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质变的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多省份跨区域联合治理雾霾。跨区域联合治理雾霾的方法体现了

A.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B.系统要素的有序性决定事物的发展

C.把要素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最大功能

D.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查看答案

为过春节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在过去的岁月,似乎没有放鞭炮的春节,就没有了年味儿。但是2015年的春节和元宵节,当人们面对大气污染,雾霾来袭,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许多的居民自觉地不放烟花爆竹和少放烟花爆竹。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   

④应该摒弃传统习俗,创造新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